如果你不想寒窗苦读的12年就此荒废,小编给你以下几点忠告
No.1 学习应当放首位
李志鹏开学就要升大三了,他认为,大学生非常有必要给自己制订大学“戒律”。“新生很容易沉迷在宽松的环境里,陷入舒适圈不能自拔,所以时常警醒自己非常关键。”他坦言,自己大一时只顾着玩儿了,慢慢发现跟周围同学拉开了差距,才有了紧迫感和危机感,开始把学习放在首位。
孔磊(化名)是山东某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,他一直提醒自己大学里不能玩得太“嗨”,“大学四年的生活一定是丰富的、自由的,作为大学生,如果不自律,就容易玩物丧志。我听过很多大学生因为放任自己导致挂科的例子,我不能重蹈覆辙”。
因为太放任自己,19岁的山东财经大学大二学生李安静,大一过得很松散。“我做事前经常给自己找借口,行动很拖沓。很多时候都是躺床上刷手机。”她说,因为没管好自己,她“裸考”了计算机二级,没有通过。
No.2 生活作息合理安排
“在学校,我每天下午5点半下课后都会打一小时篮球,晚上7点吃完晚饭,去图书馆上自习到晚上9点,然后去跑步,晚上10点左右,我就回宿舍洗澡休息了。”李志鹏说,他给自己制订了锻炼目标,“每天至少跑5圈,还要做俯卧撑、引体向上等。现在我的身体素质好了很多,1000米体测成绩也提高了不少”。
孔磊给自己规定,从大学第一堂课开始,就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,非考试周期间,每周至少去3次自习室,决不能到了考前再“恶补”功课。除了完成学习任务,他给自己规定每天上网时间不能超过3小时,晚上12点前必须休息。
上海某985院校大一新生张雅兰给自己立的规矩是,大学里饮食上要健康规律,尽量不吃垃圾食品,不能一整天闷在宿舍不运动,“我准备约同学一起晨跑和夜跑,互相监督”。
No.3 参加社会实践和加入学生组织
雅兰认为,参加知识竞赛、社会实践、泡图书馆这三样是大学里必不可少的经历,“能够锻炼自己的胆识,提高为人处世能力,还能遇到更多有趣的人,互相感染”。
在李志鹏看来,大学里,有两种经历很重要,“一是参加社团,这样能够拓展人脉;二是参加一些班级或学生会的工作,这样能锻炼组织能力和工作能力,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很有帮助”。
李安静认为,大学生应该找机会去参加志愿者活动,这会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收获。“今年3月,在清华大学举行的全球社会企业创新创业大赛,我去做了志愿者。这个比赛让我认识了很多高校的优秀学生和老师,包括创业成功的学兄学姐。这提醒了我,身为大学生应该是个什么样儿,让处在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向”。
某专科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大三的宋晓东也认为,大学生参加志愿者活动很有必要,“我今年上半年参加了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的志愿者活动,有了一次深入接触社会的机会,还学到了新领域的知识。那是我大学生活的转折点”。
No.4 多参加竞赛,拓宽眼界
“如今国家鼓励创业,身为大学生,我一定要参加校园创业大赛。”江西某高校大一新生程月(化名)说,除了创业,她还想多出去走走,看看外面的世界,“旅行经历能拓宽眼界,这是从课本上学不来的”。
山东某高校辅导员姜玲(化名)表示,大学生除了要参加社会实践,为将来就业打基础,还要注意参加各种竞赛、活动,以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点。
No.5 了解并热爱你的专业
学好现在的专业,找一找相关专业的新媒体了解行业时讯,选择一些名校的网络专业课程在线学习,读一读本专业大牛的人物传记、故事,慢慢了解专业,热爱专业,学好专业,以后走专业发展路径。
No.6 培养兴趣爱好
当你做某件事情,不用别人督促你,你也会自觉投入时间、精力努力做到最好时,也许这就是你想追求的未来方向。
假如你是教育方向,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分享,让身边的小伙伴们少走一些弯路,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成长,在为以后在教育行业中留下经验的同时还能鼓励他人和自己。
我们可以在现有的“某件事情”上持续加强,达到变现能力,对自己的生活质量提升很有帮助。
总之,一定要给自己找点事情干。如果不知道该做什么,那就做一些不论怎样都不会错的事情,例如去图书馆看书,去操场跑步,做一个积极阳光的人。
No.7 学会独立思考
实际上,如果你自己都想不明白的事情,千万别指望别人替你想明白。
很多问题都会随着成长而逐步得到解决,相对于着急解决问题,对于我们来说,更大的挑战是怎么样让自己快速的成长。这个问题的答案,依然得靠你自己去寻找。
湖南建桥教育 体育单招,10年来只做单招,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心中的大学梦,同时我们也是湖南考试院指定唯一体育培训机构。电话:13627328787(微信同号)